標題:
《熊貓回家路》:看到我們自己的熊貓電影
[打印本頁]
作者:
lewistucker0721
時間:
2010-9-12 03:26
標題:
《熊貓回家路》:看到我們自己的熊貓電影
1981年山田洋次指導了一部動畫片叫《熊貓的故事》,請了中國的畫師,按照日本人的想像,描繪了一隻被抓到西方的熊貓無法回到故鄉的淒美故事。2008年,松竹映畫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熊貓的一生》,跟拍兩個在日本長大的熊貓回到四川故鄉,呵護與愛惜之情溢於言表。根據影片的描述,它們回到四川應該是在5·12汶川地震前,不知道後來它們怎麼樣了。
還有那部盡人皆知的《熊貓功夫》,反倒是看不出什麼熊貓的神情和作態,不提也罷。為什麼,我們的國寶我們自己拍不出一部電影來,這是我想看這部電影的唯一理由。
影片拍得很中國,一部融合了童心與愛心的美好電影,既反思了人與動物如何共處的理念,也宣揚了熱愛動物、保護國寶的情感。尤其值得讚賞的是,從影片的題名,到觀賞的質感,都不像是一部純粹主旋律的、應景指標性的國產影片。雖然它也有官方的背景(沒細究,但看到了迪斯尼的字樣),成片也散發著中國式現實主義電影的程式感,但我還是願意向創作者選取這一題材的勇氣、真誠和認真致敬。
中國實在是太缺少有愛心的動物電影了,不是麼,且不說前文提到的兩部熊貓電影,單日本而言,《導盲犬小Q》《我與狗狗的十個約定》等表現人與動物美好情感的當代電影就層出不窮,更別說好萊塢批量生產的此類電影了。也許是我們的電影產業還沒有發達到如此細分產品線或類型的程度吧,能拍電影的人一股腦地被制度、名利誘導著要麼「藝術」、要麼大片、要麼主旋律,卻忘記了觀眾的真實需要。扯遠了,輪不到我們說話還,前面還有狗一樣的操盤者和婊子一樣的媒體。
由此也不難想像這樣一部缺少刺激和明星的動物電影,很難被更多的人看到和認可。觀眾的責任在於,早被訓誡得以為電影就只有「藝術」、大片和主旋律三種。這尤顯本片的可貴,就算它是赤裸裸的政府行為或圈錢行為,它也有它品質的底線和固守的良知。熱愛熊貓的,熱愛動物的,熱愛電影的,熱愛動物電影的,去看這個電影吧,你不會覺得不值。回到電影本身,雖然它已做到了國產電影足夠的好,我還想吹毛求疵說一點觀感。
還是前面的老話,太中國了,缺少了電影應有的個性。如果盧娃子的話真能少一點該多好啊,如果只是人與熊貓的肢體交流該多好啊,少一點畫外音、在情節上留點白,觀眾不會看不懂的,卻把一個簡單的故事弄的過於緊湊和滿漲,少了疏朗的意味。還有,近景和中景用的太多,遠景少了點,在四川,熊貓的原始棲息地,應有的自然之美沒有表現出來,少了天人合一的氣象和舒緩的美感,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之見。
在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也是情感凝聚成高潮的時候,電影告訴我們,它拍攝於5·12汶川地震之前,完成於地震之後,期間飾演熊貓媽媽的那只熊貓不幸遇難,而這部電影的所有收益也將捐獻給災區。於是我們的情感再次得到催化和「昇華」,我完全相信且認同創作者的真誠,我的眼淚也在眼中打轉。可安靜下來又想,如果電影把這種感情潛藏在內心(影像)之中,而非不可遏制地宣洩,或是乾脆就只靠人與動物純粹的相望與相守來呈現,會不會更好。
歡迎光臨 258!Game!!王朝 (http://258xd.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7.0.0